磁性傳導路面電車是由意大利開發設計的 ,-. 交通系統。它以人為本,注重社會環境景觀,采用無架空電網,在車輛下道路電網上集電方式運行。同時,通信和控制信號也共同使用地下電網,是具有中量輸送規模的**概念城市交通系統。
(1)技術。車輛以橡膠輪胎和電動機運行。電車線根據運行線路全部埋設在道路水平地面上,電車線只在靜止或者移動的車輛下通電,其他地方電車線處在接地狀態,所以完全無害和沒有危險。車輛在電車線通電時,才能從車輛下的電車線供給電源。電源由兩個方面供電,可從電車線上或從車上蓄電池供給。平時行駛由電車線供給,在車站利用停車期間給車上蓄電池 充電。行駛中,一旦集電器脫離電車線,它能迅速、自動地轉換由車上的蓄電池供電。車輛下面裝有兩個滑靴的特制集電器,與磁性傳感器接觸。車輛一旦從電車線上脫離,集電器能隨時在任何點上返回電車線。這些特點,已具備公共汽車靈活機動的特性。
通常駕駛員可以依靠車輛控制系統自動操作車輛行駛。同時集電器能自動隨車輛前進方向,獨立地與電車線調整接觸。集電器也可以像導向式駕駛系統一樣,由車輛前操縱。
控制中心與車輛運行保持聯系,中心能隨時準確地顯示車輛在電車線上的位置。運行線路、速度、目的地到達時間等信息,也同步與控制中心計算機連接,并能和駕駛員交流信息。控制中心不僅參與駕駛員和乘客交流,也能和車站交流信息。
(2) 車道。可以在普通道路上鋪設電車線。
(3)電力供給。用 DC/AC逆變器變換以 DC 接受的電源。為了減少環境面上的沖擊,把逆變器收藏在特制小柜內,沿電車線配電。電源既可從電力公司供給,也可從特別設置的變電所供給 (DC750V)。
(4)電車線。電車線鋪設在道路深 30CM,寬 60CM的 DC梁內。PC 梁是預制箱內結構模件,具有嚴密的防水構造,當中內藏柔軟性動力導線或動力帶。
各模件尺度有 3CM 和 6CM,正極側電車線分割成約697’ 的絕緣金屬鏈段由車輛下的磁性傳感器 (集電器)接觸通電。動力帶通常在電車線下面,當被磁性吸引而舉上時,動力帶上金屬板接觸到金屬鏈段,金屬鏈段則通電。電流通過正極側集電器啟動電動機,再次返回到負極側集電器,持續在電車線上回路。
(5)集電器。集電器上安裝著磁鐵和磁性組件,由集電靴系列構成。集電器臂由杠桿和滑板構成。隨著車輛移動,能三維度啟動集電器。另外,集電器前面安裝有**集電面上堆積微小障礙物的絕緣刷子排障器。
(6)自動系統。自動系統是中央控制運行管理系統,能適應特定運行和技術規范,通常監控電車線上的車輛,得到信息對于優先信號、車站信息提供、狀況分析等附帶機能使用。
(7)車輛。車輛**低地板,由電車線受電運行。標準型車寬 2.5M,長12M、18M或 24M。定員*大約 160-180 人。
(8)可靠性。雖電氣運行,但具有很高靈活性,可以像公共汽車那樣在一般道路上行駛。車輛即使無意中離開電車線也能隨時返回電車線。而且電車線延伸方便,價格便宜,容易變更線路。
(9)操作和維修保養費用。車輛能以20kph以上表定速度運行。車輛數和運行工作人員費用小。由于車輛和電力供給分系統特點和簡單化,大幅度降低了維修保養費用和備件成本。
(10)投資額小。性能與原來路面電車一樣,但價格低,因此,中型城市宜采用。
(11)建設周期。由于采用預制模件方式,建設周期比原來路面電車系統短。在通常情況下,建設進度100米/ 日。
磁性傳導路面電車1997年意大利首先進行了500m試驗線運行,2000年開始實驗行駛,預定2001年正式營業運行。